此畫作藝術家李清祥(1960-)以傳統水墨描繪基隆人們靠碼頭(bé-thâu)討生活(討食,thó-tsia̍h)的場景。戰後國民政府來臺,陸續於基隆港建設碼頭、倉庫等設施,隨著周邊高速公路及高架橋興建完成,1980年代基隆港也成為貨櫃運輸的全盛時期,甚至躍升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之一。當時在碼頭工作多為船員、報關人員、或是搬運貨物的勞力者、運輸業者等,住在基隆的人們是「靠海吃海」的最佳寫照,這樣經濟發展的背後,其實是有著一群辛苦打拼的人們。
畫面中可看見作家以深淺不同的墨色,呈現出作品構圖前後的空間感,再以細膩且粗黑的筆觸描繪人物於船上忙進忙出的模樣,掌握當時經濟繁榮的景象,更是反映了時代的精神。此幅作品完成於1989年,而基隆港是於2002年才正式開放觀光船進入,可知畫中大郵輪應該為貨物運送專用,而非旅遊,不過如今在基隆港可見大大小小郵船,也是許多觀光郵輪停靠北臺灣的入口,下方白色人物對比背景的大郵輪顯得格外渺小,進而凸顯出背景輪船的巨大,顏色的運用也有畫龍點睛之妙。現今的基隆港不再只是討生活的處所,也添加許多娛樂元素在生活,而此畫作也為當時留下一筆歷史記錄。
出處:王俞丰,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