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生於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1965-68年旅居巴黎,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以及版畫17工作室進修,受教於海特(Hayter)教授。1973-76年在臺灣提倡現代版畫。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1979-1992年任美國西東大學藝術系版畫教授。2002年返臺繼續繪畫和版畫創作。
1968年,廖修平結束在法國巴黎的藝術家駐村;年底因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的個展邀約,移居紐澤西,並進入普拉特(Pratt)版畫中心學習與創作。隔年轉往羅伯特.布雷克朋(Robert Blackburn)於1948年創立的「創意版畫工作室」(The Creative Printmaking Workshop)專注創作。〈歷史〉作於1969年,獲普拉特版畫展佳作,此作是於《門》系列符號化作品的初期。創作理念從對於臺灣與兒時景象的回憶,轉向對人生旅程的宏觀思維;民間的圖騰轉化成單純的符號。在單純、簡明、整齊的結構中,呈現特色、信仰與人生的哲思。此作是以金屬版腐蝕製版,從畫面的肌理研判是以軟防腐蝕劑腐蝕(Soft ground etching)與松香細點腐蝕(Aquatint)併用;若就簽名處的紙張載體與畫心的底色對照,可研判是多版套色。更有趣的另一解讀是,廖修平這時已擅用滾筒一版多色印製,在暗黑色的調子裡,似也隱藏著藍色的點狀。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