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灣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年-1964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並習得平版(Lithography)技法。1965年-1968年旅居巴黎,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受教於夏士德(Roger Chastel 1897-1981)教授,並進入版畫17工作室研修一版多色(viscosity color print)技法,受教於創始者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1901-1988)教授。1973年-1976年回臺灣提倡現代版畫,任教於台灣師大、文化大學、藝專等校。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於該校。
〈晚秋〉作於1984年,以網版絹印多版套色為技法,描繪一只盆栽,葉子以金銀兩色構成,僅一片稍微跨越底部背景畫心,印以彩虹般的漸層色彩,與此呼應的是呈現於盆栽上方一左右橫跨的細線。主體與背景遊走於虛實之間,幻化於出塵與入世之際;若從畫面視覺的經營而言,黑色的背景確實是烘托金、銀與彩虹漸層最佳的選擇,留白的盆栽也自是最佳的虛擬處理,背景雖改以大片的氾黑,但還是反應平淡與無趣的日常,似乎意味著更深邃的乏味。1979年從日本回到美國的廖修平,回想旅日期間對「禪」的摸索,心性趨於追求靜謐、和諧生活,自然以周遭的茶壺、花瓶、蔬果等日常事物、器皿為作品之元素,並融匯「侘寂」美學觀為創作之內涵。彩虹般漸層象徵四季的更迭與不斷流逝的歲月;一葉知秋的意涵依舊深藏於作者的內心。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