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歷年來中小企業的電話號碼簿雕刻而成的《臉I》,有如一座經濟發展的紀念碑,難以數計的資料累積才得以編輯成書,多年的成果累積才得以羅列上架,它的厚實與豐富既代表台灣社會蓬勃發展的一面,但相對的也突顯出往資本主義消費社會過渡發展所帶來的消費泛濫與資訊橫流。這張浸淫在五花八門資訊中的臉已然失去了表情與身分,有如被當代資訊麻痺的廣大民眾,被操弄、宰治而不自知。藝術家為使作品成型而進行切、割、雕、磨的「殺書」行動,也顯現出他想對代表資訊傳播媒介的「書」施以懲罰的批判態度。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