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贊倫(1979–)出生於臺灣宜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關渡美術館、台北國際藝術村等舉行多次個展,並獲邀參與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五年國際巡迴展、義大利阿索洛國際藝術影展等國際大展。
創作聚焦於透過生物與機械合體/混種的議題,展開自我認知與外在環境的多重辯證。標本的用意是用不同方式保存現有的物種,以作為研究和紀錄的目的。在此「標本」可看見裡面所「保存」的「物種」,是一個機器人的頭,牽連著像人類的脊椎骨。它被保存在一個有金屬裝飾的圓管內,播放著機蕊音樂盒的音樂並旋轉著。彷彿是個絕種的「物種」而被現代人保存下來,製作成「標本」。
作者自述:「對於可見之物,我開始思索是否是一種實存的狀態?」由此作品可以看見他嘗試將這個問題提出給觀者去思考。標本應該是一個已死的物種被保存下來,但是機器人並非是我們認知的「物種」。這引起觀者的提問:「在未來是否有這樣的可能:人類所創造出來的類人類機械是否會被認為是新的物種?而在一個更遠的未來,它變成一個不再存在的物種,僅能透過標本來了解它的過去?還會有更新的物種被創造出來嗎?」
出處:翁瑄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