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1931-2019),生於中國南京,後遷居台灣。1950年受教於李仲生,為「東方畫會」創辦人之一,也曾擔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全國美展及全省美展評審委員等職。1961年第四屆「現代版畫展」,首度提出四幅版畫作品參與展出。「東方畫會」與「現代版畫會」的過往密切,數度聯合展出;吳昊始終是以油畫參展「東方畫會」,而以版畫參展「現代版畫會」; 1970年代初始,國際版畫展突現高峰,吳昊積極參與並多次獲得大獎,確立其版畫創作之地位。
作品〈無題1〉作於1964年,以凸版、木刻為主,結合木口木刻(wood engraving,以樹幹之橫切面為版,硬度較強可刻鑿細膩刀法)與木版木刻,並拼貼金箔與手繪上彩,應歸屬於「複合版畫」,且畫面較長,下方木口木刻之局部印於另一紙再上下黏貼合成。畫面造形似多種民俗符號或飾物之變形與組合,構成一抽象造形,這也應是此作以「無題」命名,區隔於1970年後趨向寫實造形之創作。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
作者詳情
吳昊(1932-2019)出生於南京,本名吳世祿,年輕時即展露其對於繪畫的天份與喜愛,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移至臺灣。向李仲生(1912-1984)習畫數年,吳昊繼承李仲生的繪畫觀念,重在自我風格的鑽研,他長期研究線條的畫法與自動性繪畫(Automatism)的技巧,創㐀出獨有的㐀形與構圖法。與李氏學習期間,陸續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霍剛(1932-)、歐陽文苑(1928-2007)等人。1956年與夏陽(1932-)、蕭勤(1935-)、李元佳(1929-1994)等人共同籌組「東方畫會」,藝壇將其畫會的創始成員譽為「八大響馬」。在當時現代繪畫荒蕪的年代,「東方畫會」帶領一波藝術風潮,這股現代藝術推廣的原動能量,歸功於李仲生的引領與啟發。吳昊是畫會中較具東方色彩的一位,他喜愛以毛筆來素描,並著力研究中國傳統藝術,遊歷於線條變化的奧秘,油畫與版畫作品皆可見其對中國藝術題材的關注。關於吳昊的創作發展,歷經油畫與版畫相互交替的階段,但其實並無明顯分界。油畫中蘊含版畫的趣味,版畫中流露出油畫的質地,其強烈而統一的藝術創作理念,超越了材質的特性限制,表現其獨有的藝術風格。吳昊的木刻版畫創作從民間藝術取材,融合民俗文化美學中變形、誇張、質樸、鮮豔等元素。早期的版畫作品多呈現其童年生活的經驗。以童玩、戲曲、喜慶節日、傳統農村為主,並將思鄉之情表達於畫作中。隨著「東方畫會」重要成員皆遠走異國亦或沉寂,早婚的吳昊留守臺灣,故然成為「東方畫會」歷屆展覽的重要代言人。在臺灣現代繪畫導師李仲生過世之後,吳昊即擔任李仲生現代繪畫 基金會的董事長,不遺餘力地推廣及耕耘先師之志業。吳昊看似木訥、不善言辭的外表,骨子裡卻有著一股執著與倔強的性格,就如同他堅守自己的藝術風格,多年走來始終堅守如一。儘管師承李仲生,吳昊熟知現代繪畫的技法表現與藝術知識,在主題選擇卻多以生活現實、庶民的題材與語彙作為創作主軸,其作品橫貫「現代繪畫運動」與「鄉土運動」兩個時期,展現現代與懷舊的交疊風格以及其關懷鄉土、體察生活的繪畫經歷。
出處:陳昭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陳昭如,「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