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之虹與雅敘》系列作品,是在追求東方的寧靜時期,創作期間約為1977年-1983年,源自廖修平他在東京兩年半任教期間的回憶。課餘時,他獨自返回住所,身處在孤寂的空間裡,偶而聽到的只是茶具、碗筷接觸到桌面的聲音。他發現在這些簡單的生活物件中隱藏著深奧的想像;而在日本小庭園的佈景裡,他看見了蘊藏在觀象與靜謐中的禪意。這時期的創作是移情作用、是物我和一、是藉日常的事物,表露內在的心象。
〈午後雅集〉作於1981年,擷取自生活物件—桌上擺放的柿子,或較新鮮或乾枯。乾枯的柿子,獨特地以拼貼版(Collagraph)製作,利用紙版為載體,並以基底的材料Gesso塗覆以構成肌理,再透過凹版方式印製;畫面其餘造形皆以絹印多版套色。背景中工整的格狀線條,象徵著機械式、規格化的社會,反映出單調無味的都市文明,而局部的「彩虹」則寓意著宇宙不停變化更迭,萬象不斷輪替循環的規律現象。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