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並非一個又一個的事件而已,而是許多「思考」的付諸實施。作者在創作中試著表達自己對「人」的主觀認知,並透過文字與觀者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在數位化資訊化的時代裡,個體所乘載的訊息亮改變日常的知覺方式,快速流動的虛擬經驗以混亂而豐富的速率,激進強行植入並取代真實感,人的形象逐漸消融瓦解在主觀或客觀的複雜認同裡。以此為創作主軸,我創造出一系列以肢體、骨、肉拼湊融合的形體,將人的形象詮釋為似人非人的異形物。在此件作品中我以有機柔軟的局部肢體形塑出有如流動般的生物型態,在造型中加入嵌合的要素,組合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的異質造型。」(盧嬿宇,2012)
作品不大,但是技巧細膩,在理性的結構上呈現感性的思考,作品完成度極高,極具可看性。出處:沈東寧,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