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開門.關門的孤獨少年 Inside and Outside Door Alone
油畫 Oil Painting
謝里法 Shaih Li-Fa 1938
167.0 x 166.7 cm
登錄號 08600028
《開門.關門的孤獨少年》是謝里法1973年在美國所完成的創作,以照相寫實的形式繪成。60、70年代的美國畫壇盛行照相寫實的繪畫風格,以理性的相片投影和嚴謹的繪畫技法,作為對著重內在感性顯現與自動性技法的抽象表現主義提出的反思。而畫家透過觀景窗所捕捉的畫面,常是現代都會百態,加上因投影放大之故,此類作品通常擁有巨幅的呈現,兩者融合之下,照相寫實作品對都會的冷漠巨大,有著震撼人心的表現與批判。身處此種時空的謝里法,此時亦有照相寫實的作品。他以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探討主題,此作延續先前玻璃箱系列作品的空間壓抑,描繪夾在層層門鎖中的孤單少年,以噴畫的方式上彩。灰黃的主色調,和建築所形成的冷靜空間分隔,增添冷寂之感。私領域不僅是抒放自我的空間,在冷漠疏離的都會裡,更成為囚禁的牢籠。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開門.關門的孤獨少年
類別
油畫
媒材
壓克力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73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67.0 x 166.7 cm
登錄號
08600028
入藏年
1997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38
謝里法(1938-),本名「謝理發」,生於臺北市永樂町(戰後更名「迪化街」)。 1955年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孫多慈(1913-1975)、廖繼春(1902-1976)、馬白水(1909-2003)等。在學期間第一屆「五月畫展」於1957年舉行,謝里法1959年畢業,與李元亨(1936-)成為應屆被挑選的兩名畢業生,隔年提出《忘》、《麗》、《離》三件作品參展,成為「五月畫會」成員之一。 1964年留學法國,和廖修平(1936-)、陳錦芳(1936-)被譽為「巴黎三劍客」。1968年巴黎爆發「五月學潮」而轉往美國,因遭列「黑名單」而直至1988年才得以返臺。自1964年始、訖至1975年期間,謝里法以創作版畫為重心,作品展現媒材、技法、地域、主題的跨界嘗試,1971年〈構成〉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版畫類首獎。作品於國內外皆有展出、多次入選國際大展並受國際間重要藝術機構收藏,有「版畫黃金十年」之稱。 1975年同時於《雄獅美術》、《藝術家》開闢專欄,1978年分別集文出版《珍重阿笠─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1989年改名《美術書簡》)與《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後者為臺灣出現之第一本美術史研究專書,自此奠定其臺灣美術史論著的領航地位。重要出版尚有:《臺灣出土人物誌》、《重塑臺灣的心靈》、《我所看到的上一代》、《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與《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等,對臺灣藝術發展影響甚鉅。其藝術創作媒材形式多變,也從事藝評與策展,晚年聚焦在「臺灣牛」的描繪。重點作品有:「嬰兒與玻璃箱」、「戰爭與和平」、「山上一棵樹」、「給聖者的獻禮」、「垃圾美學」、「卵生的文明」、「借力空間」、「牛的㐀型」、「漂流光座標」、「與地魔共舞」、「素食年代─牛的四頁檔案」、「不滿之見─繪畫最佳完成狀態探討」、「牛犇牛」等系列,寄寓創新、洞見、反思於作品之中。 感念其對臺灣美術的貢獻,2008年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紫色大稻埕─謝里法七十文獻展」、2013年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2018年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七屆文化獎。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徐婉禎,「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