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灣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並習得平版(Lithography)技法。1965-68年旅居巴黎,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受教於夏士德(Roger Chastel 1897-1981)教授,並進入版畫17工作室研修一版多色(viscosity color print)技法,受教於創始者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 1901-1988)教授。1973-76年回臺灣提倡現代版畫,任教於台灣師大、文化大學、藝專等校。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於該校。
〈櫻桃〉一作未在作品畫心下方簽屬創作年代,但就畫作之主題與作品之風格,應可推測在1981至1982年間,技法以絹印與拼貼版併用。畫面的主角櫻桃以拼貼版凹版印製,背景留白,僅以簡潔淡雅的灰直線,規律地從上直豎而下,特別的劃出一彩虹般的多色漸層線條,象徵天地間不斷運行、節氣變化不停地流轉循環,也同時反思外在機械文明的規律與乏味。1979年從日本回到美國的廖修平,作品選擇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食物、器皿等為題材,既親切又平易近人。他的創作不僅是對「禪」的想像與摸索,更是尋求心性的靜謐與和諧,並融合了日本「侘寂」美學的精神,表現出靜謐中隱約的孤寂。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