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離開母體即被布包所包裹著,為的是要保護人體,使之免於受到病毒、細菌的侵擾,直到人離開世間化作灰燼、回歸塵土才結束。布的膚觸幾近我們人的表皮,因此我透過它來達一種情緒感官的刺激。
「第二層肌膚」使用了燙蠟、針縫構成畫的表面,數不清的縫線,就如同顏料所描繪出來的線可以分割平面一樣,呈現出連續不斷地筆觸效果的作品。使之有肌膚的觸感張力,就像皮膚的紋路一般。色澤層次若是時間,縫線、色澤與胚布間便能產生微妙的空間,就物理視覺而言,縫線與胚布所呈現是平面化的空間,透過觸摸,卻能感受到三度空間。
裝置中出現的一些重複幾何性的突狀物,這些符號的產生都是經過理性組合知性和感性的產物。這類組態的發生直覺上像是「無性生殖」的生產,例如,單細胞生物分裂增生,不斷重複、隨機、自動地發生。但實際上表達的意涵則是一種「有性生殖」,如受精卵細胞分裂,是有目的性的。
每一種生物不論美醜,脫下外皮皆是同等的純粹。這些物種是被第二層肌膚所包裹的,可因著型體而改變,是善變的。就像我小時候的經驗,穿著妹妹的衣服,就可以變成她。人們也可因著不同的服裝而成為不同的象徵個體,因為你已被第二層肌膚所包覆著。布就如同人的第二層肌膚,人們藏匿其中,受第二層肌膚保護著。潛沉在這第二層皮膜下,等待能夠演繹、再生、遊走、進駐…,存在著一種生命感!布猶如第二層層肌膚般的膚感觸動,使得我內心底層的自我得到紓解與覺醒。 出處:吳英秀,《「九十三年青年繪畫作品典藏徵件計畫」入選作品專輯》,臺北:文建會,2004,頁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