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EN
更多選單
典藏
典藏介紹
主題文章
藝術家
典藏目錄
典藏策畫展
典藏查詢
園區雕塑
保存
保存維護
科學檢測
修復案例
應用
數位作業
3D數位
創意應用
文創精品
趣味遊戲
資源
文件下載
公共財下載
線上影音
相關連結
授權
申請流程
作業要點
線上申請
會員
會員專區
我的收藏集
更多
關於我們
順天收藏
聯絡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回首頁
典藏目錄
抽象畫
抽象畫
Abstract Painting
油畫
Oil Painting
李仲生
Lee Chun-shan
1912 - 1984
58.1 x 47.0 cm
登錄號
07400008
加入收藏
加入授權
取消授權
李仲生(1912-1984)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臺,並投身奉獻於美術教育工作,「東方畫會」即為李仲生安東街畫室的學生組成,是推動臺灣畫壇走向「現代抽象藝術」風潮的重要團體。李氏在教學方面深受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ouharu Foujita, 1886-1968)影響,並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之思想啟發創作之潛能。在彰化女中任教的李氏,將全力投入於教學上,以「精神傳精神」和「尊重個性」的教學作風來啟迪學生,使其能運用思想、邏輯畫出自己的意念。
《抽象畫》,為李氏遷居於彰化的時期所繪。畫作以桃紅色作為基調,重心聚焦於由白色、紅色、桃紅色色塊組成的畫作中心,並有部分留白,顯露出底層的亮褐色,並以工具在中心刻出交錯縱橫的線條與圓圈,在線條的周圍可見到以筆觸橫向塗刷的厚實痕跡,隱約建構了線與面構成的建築性架構空間。塗刷的白色色塊近似於各種幾何圖形,帶有原始圖符的神秘性。油彩與油彩之間的顏色彼此浸潤、衝突,形成視覺上的豐富效果,帶出空間性的前、後層次。此即為李氏常見大膽、瀟灑的運筆作風,同時也是充滿靈動的精神性空間,他非常強調「精神性空間」的重要:「精神空間之有無和充實與否,原為衡量現代繪畫之是否具有『真實性』的重要標準之一」。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抽象畫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
1971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58.1 x 47.0 cm
登錄號
07400008
入藏年
1985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李仲生
生年
1912
卒年
1984
李仲生(1912-1984)出生於中國廣東,一生與東亞的動盪史重疊,但其畢生致力探求現代繪畫,受藝術的啟蒙略可分為三階段。首先,李仲生自幼便隨父母悠遊於文藝書香之間,在課餘時間向父親學習水墨書法,啟蒙李仲生對於美術的興趣。中學畢業後進入第二個重要階段,1929至1931年於廣州美術學校學習寫實畫風,隨後轉往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進修,並參加提倡現代繪畫的「決瀾社」。第三個重要啟蒙時期則是在1932至1937年留日期間,於「前衛洋畫研究所」學習,參與「二科會」、「黑色洋畫會」等前衛藝術團體,向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等日本重要前衛藝術家學習,嘗試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風格的作品,並逐漸構築自己的抽象繪畫理論,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回到中國任教,而後隨著國民政府,帶著豐厚的現代藝術經驗來到臺灣開設私人畫室,從事現代藝術教學。李仲生曾自言:「我的作品風格是揉合了『佛洛伊德思想』與『抽象思想』的,富『精神語言』和『心理語言』的現代前衛作風。」他將抽象繪畫視為精神空間之寄託,以顏料筆墨為體,將自我投入其中,並揮灑於畫布上。突破傳統媒材的運用亦是其前衛作風的實踐,部分水彩作品以膠帶等複合媒材拼貼於畫面,不僅透過文字引介西方拼貼藝術,也躍身親試筆墨之外的媒材。此外,以原子筆作抽象素描亦為其重要作品:「當我們考慮到藝術現象時,不能完全否定了自然,不過在此場合所謂的自然,不單是自然界所有的東西」,如同其對「畫因(Motif)」的想法,素描也未必以描繪自然寫實物為宗旨。李仲生將專注一生的現代藝術,以「咖啡廳教學」以及現代抽象繪畫理論影響眾多臺灣重要藝術家,堅守「不得模仿」、「不得修改」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探求自我風格,多位學生亦是「東方畫會」的主要成員,將領會之精神空間表現轉化為西方形式、東方精神之藝術號召。在自我實踐與教學之外,李氏大量引介國外現代藝術潮流與藝術家,並將自己的創作理念發表為文,也因此為臺灣藝術史界稱為臺灣現代繪畫之父。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劉欣儒,「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國立臺灣美術館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及個資保護
|
資訊安全宣告
|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網站導覽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1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