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淡水遠眺 Overlooking Tamsui
油畫 Oil Painting
廖繼春 Liao Chi-chun 1902 - 1976
22.5 x 33 cm
登錄號 11000086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淡水遠眺
類別
油畫
媒材
油彩、實木板
創作年代
1953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22.5 x 33 cm
登錄號
11000086
入藏年
2021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02
卒年
1976
廖繼春(1902-1976)出生於臺中豐原農家,屬最早留日的前輩畫家之一,其畫風早期富有外光派色彩,中期始趨向接近抽象的表現形式,以色彩象徵性捕捉對象物的現實感,晚年又回歸具象,追求他所認為「堅實而永恆」的作品。廖氏自幼父母雙亡,養成獨立自主之性格,1918年就讀於臺北國語學校乙種師範部,1924年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雖然當時日本已出現各種現代藝術風潮,但學院體制下所學仍是傳統的外光派技巧,其畫作尚具扎實的素描骨架和戶外光線的綜合性表現。然而,此時野獸派(Fauvism)、立體派(Cubism)已由「二科會」等美術團體迅速發揚並成長茁壯,他自然也接觸到這些前衛美術,尤以野獸派已開始進入其創作思維。1927年廖繼春自東京美校畢業,返臺後定居、任教於臺南,《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與《有椰子樹的風景》(1931)為此時期代表作,兩件作品追求光影變化及沉穩的結構,用色上整體明亮,充分展現了南部氣候的炎熱氛圍。廖氏更致力推廣美術,他先與陳澄波(1895-1947)、顏水龍(1903-1997)成立「赤陽洋畫會」,不久又與北部的「七星畫壇」合併為「赤島社」。1934年與陳澄波、顏水龍等人再創立了「臺陽美術協會」,被稱為臺灣「新美術運動」的一大里程碑。1947年廖氏遷居於臺北,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期間他 於居所附近雲和街設立「雲和畫室」,在他的鼓勵下,1957年成立的「五月畫會」創始成員即出自雲和畫室。五月畫會初期以接受西方風格為主,後來漸漸於作品中找尋東方的民族性。1962年,廖氏受美國國務院之邀,於歐美旅遊、寫生,更加開拓視野,畫作的物件與色彩已經脫離了精確的寫實性,多屬半抽象的表現形式。1970年代後,作品又回歸到具象的形式,以往奔放的筆觸與色彩以更節制的方式呈現,同時注重整體結構的和諧性,並以自己的色彩語彙捕捉每一個景物,似乎正呼應著他所言:「現代畫的問題,並不在抽象或具象,不論有形或無形,最重要的是要有內容與表現性,能予以人美的感受」。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黃歆,「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