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軔(1928~)出生中國河南,曾先後就讀於北平藝專、杭州藝專等校。1949年隨政府來台灣,擔任數年中學美術教師之後,1958年前往西班牙留學進修。郭軔在北平及杭州藝專的養成教育是多方位的,承襲自民初以來「以西潤中」的美學觀,初期作品以具象形式居多,中/西、書/畫兼備。於西班牙留學期間,郭軔逐漸轉向抽象繪畫,並發表他的「新視覺主義」理論,倡導放棄物象描繪、講究畫面構成的繪畫類型。1962年學成返台後,進入國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任教,銜接50年代末期五月、東方的現代繪畫運動,將抽象主義帶進學院教學,自此長期投入藝術教育,培育無數創作人才。
〈榮〉這件作品多以水平及垂直這兩種筆觸組成,畫面出現許多不甚明確的矩形色塊,結構性頗強,很有作者具代表性的抽象語彙。雖然純粹是畫布表層的平面構成,但色彩間明度與彩度的相對關係,帶出了觀眾視覺上的空間感。左下角兩個淡黃及粉綠色方塊顯得格外明亮,加以相對完整的矩形符號特質,成為視覺焦點,兩者以短筆畫、高明度的水平線,沿「之」字形走向帶向上方的紅、橙色面,運用結構與筆觸的鬆緊變化,營造出景深及色彩韻律。右側藍、綠色調看似不規則的筆觸,分別帶有向上、向下的動勢,與左側的水平結構相呼應,畫面疏密有致,充滿視覺律動。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