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1922-2011)生於福建長汀,1931年就讀福建省利師範學校藝術科,事師於謝投八(1902-1995),使周瑛也自然承襲了其師詮釋的法國學院傳統。1948年來臺任教於臺北師專,來臺初期的版畫創作多以臺灣鄉村的風土為主,愉悅、悠閒的田園氣氛取代了戰前較悲情的創作題材,並將戰鬥版畫的木刻技法應用於田園風光的刻畫上。1960年代周瑛開啟了他抽象創作的道路,尤其是1980至1990年代的「石之頌」系列作品被稱為其巔峰之作,他將「謄印法」發揚光大,藉由抽象構成與模板拓印表現特有的東方韻味。
《山之靈》為周瑛運用現成物之作。1995年開始,周瑛創作了一系列「木之讚」的作品,取代先前以拓印的方式表現物質紋理,此系列轉由現成物的直接置入,產生與觀者更為親近的關係。此作的橫向中軸線坐落於中心偏下方處,木材呈現破碎的塊狀,但呈現有秩序的並置、排列於中軸線上下兩端。而中心處為最高點,彷彿為遠觀層巒疊嶂的山脈般,山勢由低至高,再由高漸低,猶如綿延不絕的山脈意象,而中軸線下半部的木材也呈同樣的方式排列,但呈現較短小的形式,另人不禁聯想到山岳於湖面中的倒影,兩者上下一色、相映成趣。藝術家於基底才配置上,將畫面分割為水藍色與灰藍色,更加強了天空與湖的色彩意象。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