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汽車之前 Aphasia--In Front of the Car
複合媒材 Mixed Media
李容德 Lee Yong-deok 1956
265.0 x 700.0 x 45.0 cm
登錄號 09700025
尋找實體 眼中所看到的就是事實嗎?觸覺所感受到的就是事實嗎?我所能認識的就是事實嗎?真實是否與人類認知的事實不同?我所關心的是「人類能夠認知的事實」。 是否觀念與物質相遇合構成了真實的世界?通過物質所感受的信賴誘導出真實感。而信賴是主觀精神作用,是通過感覺和思考,引發「某種作用」,進而達到的。「某種作用」是主觀的,但它存在於由實存物質和事件支配的連環中。這裏有「複合性」結構。 自然界萬物都非單一構成,綜合結構中必然─根據人類判斷─有「矛盾」共存。雖然在物質中,「凝結力」與「拆解力」共存,儘管人類「接觸」物質的方法多樣化,但其綜合過程中的飛躍性從自然的原理上講是順利的。各個異質因素組成的事實依賴「某種作用」而被認可。究竟什麼是「某種作用」呢? 「遷移—從這種意象到另外種意象」 聯作的作業中心概念 以某一地點拍攝的紀念照片或記錄照片(1st Image)為根據製作人物圖像(2nd Image)進行攝影後,將已經逝去的實際景象按「現在」時間重新展現並轉換為永續而固定的時間。 觀者參與到一直「現存」的「過去的事實」中,使過去和現在融為一體。 陰性(Negative)輔助技法的引進 用於—從現代社會各種樣式生活(~ing)的眾生之相中將另一時間、另一地點獨立存在的個體分離出來,描繪成與我相遠隔一層的形象,表現為人類絕對獨立個體(最終為一個人)的存在感。是彷彿關在現實的隔離箱中,執著行走在個人的人生路上的人類絕對孤獨的狀態的體現。 即被剝制于現實的存在感。又彷彿從現實存在不知不覺漸漸遠去的人群漠然的狀態—熟悉的聲音一點點從耳畔模糊,腳下的土地已消失,彷彿行走於虛空,所有自我意識和人格(Persona)都逐漸退色而變得毫無意義。它們是怎樣的實存狀態呢?又仿佛在要求著另一轉換或依靠外部其他力量還原到實存世界中。 對於現代人各自獨立的集體群像而言,根據從每一個人物上所看到的人格(Persona)的客觀再現(representation/複製copy),即從實存人物再現的1次圖象(非小說的(nonfiction)狀態),將其在作者限定於移植人(transplanter)的作用統制的條件中,通過再解釋,轉換(再現/表現)為2次圖像(fiction狀態),即為作業的中心概念。出處:李容德,《食飽未?:亞洲藝術雙年展.2007》,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頁54。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汽車之前
類別
複合媒材
媒材
複合媒材
創作年代
2007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265.0 x 700.0 x 45.0 cm
版次
8
登錄號
09700025
入藏年
2007
授權方式
本館可授權進行非營利使用行為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956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