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十八羅漢 Eighteen Arhans
水墨 Ink Painting
吳徵 Wu Jeng 1878 - 1949
19.0 x 29.7 cm
登錄號 08600004
吳徵(1878-1949),字待秋,以字行,別號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暉外史、鷺絲灣人、栝蒼亭長、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人。幼承家學,才華洋溢,童子試即名列前茅,父親去世後由世交吳昌碩(1844-1927)納入門下親授,自此潛心畫藝,山水宗法清初四王,書則由二王出另辟蹊徑,亦擅篆刻,為西泠印社創辦人之一。與張大千(1899-1983)、吳湖帆(1894-1968)、吳子深(1894-1972)、馮超然(1882-1954)交往甚密,人稱「三吳一馮」。四十歲後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曾任上海美術會監事,參與指導上海市美術館之籌建。
本件紙本冊頁共十八開,以水墨設色繪十八羅漢,前一開作引首題字,書冊名「十八阿羅漢」,並指出以張果亭本臨摹之。張果亭,指張瑞圖(1570-1641),字長公,號二水、果亭山人,是晚明與董其昌(1555-1636)並稱的書法家,亦善畫,惟存世作品不多。其餘各開以右圖左文之方式呈現,十八阿羅漢多為坐姿,神情動作各異,以不同持物、特徵辨別身分,線條用筆靈活,略施淡彩;左側行草書則為吳氏本體字,腕力頗強,頗有王鐸(1593-1652)韻味。
吳徵所參考的原作,極有可能是廿世紀初期出現於上海的張瑞圖〈十八應真像〉冊(寶鐵研齋舊藏本),該冊為蝴蝶裝,右圖左文,並曾經蒲華(1832/1839-1911)、曾熙(1861-1930)、楊守敬(1839-1915)、吳昌碩等名家題跋;該本於1926年印刷出版,惟羅漢順序與本冊不同。
釋文:第1開:「十八羅漢。張果亭本,戊辰春仲,袌鋗居士臨並錄原句」。鈐印:白文「春輝外史」、白文「徵」、朱文「吳」。第2開:「禁足薜蘿陰,還調出世心,肘上生柳樹,門前霜雪深」。鈐印:朱文「吳徵」、白文「待秋摹古」。第3開:「散歇渡烟水,漸非塵間人,泉聲秋入寺,月色徧出山」。鈐印:白文「袌鋗居士」、白文「待秋摹古」。第4開:「屨下蒼苔雪,龕前瀑布風,相尋未有計,只是禮虛空」。鈐印:白文「待秋摹古」。第5開:「水清鳥下地,烟蘿往來遲,虎谿何處尋,松深人不知」。鈐印:朱文「吳二」、白文「待秋摹古」。第6開:「此味兼松粉,雲根看藻餅,塵飛如醉倒,夢此蹔能醒」。鈐印:朱文「吳」、白文「待秋摹古」。第7開:「久住空林下,長齋耳目清,時開衣袖裏,拈搯合珠聲」。鈐印:白文「待秋摹古」。第8開:「僻寺多高樹,涼天憶遠遊,磬過溝水盡,月入艸堂秋」。鈐印:白文「袌鋗廬」、白文「待秋摹古」。第9開:「沙白邊頭去,人傳障業輕,腥羶齋自潔,部落道還成」。鈐印:白文「來鷺草堂」、白文「待秋摹古」。第10開:「竹色覆禪栖,幽禽遶院啼,空山無去住,行客自東西」。鈐印:白文「春輝外史」、白文「待秋摹古」。第11開:「卷經歸太白,躡蘚別蘿龕,若履浮雲上,須看積翠南」。鈐印:朱文「吳徵」、白文「待秋摹古」。第12開:「水上見林影,月下聞澗聲,佛鐙銷永夜,僧磬徹空更」。鈐印:朱文「吳」、白文「待秋摹古」。第13開:「石無紫蘇堵,此世此情涼,研露題詩潔,銷冰煮茗香」。鈐印:朱文「吳徵」、白文「待秋摹古」。第14開:「瑤篇降玉除,良體在泥塗,解結菩提果,忙為寫利珠」。鈐印:白文「徵」、白文「待秋摹古」。第15開:「琳屋宿氤氳,鶴唳只自聞,石樓無不閉,飛入滿床雲」。鈐印:白文「來鷺草堂」、白文「待秋摹古」。第16開:「精舍池邊古,秋山月下時,磬聲徹幾里,雲白已終宵」。鈐印:白文「袌鋗廬」、白文「待秋摹古」。第17開:「便教得佳興,因師說大乗,從來應所主,合去謁寺僧」。鈐印:白文「吳徵之印」、白文「待秋摹古」。第18開:「一室鑿崔嵬,遙梯繡蘇苔,永無塵事到,時有至人來」。鈐印:白文「春輝外史」、白文「待秋摹古」。第19開:「世機銷已盡,小屨亦飄然,一室故山月,滿瓶龝澗泉」。鈐印:白文「吳徵之印」、白文「待秋摹古」。


出處:巫伊婷,「109-110年度水墨類典藏品描述資料撰研計畫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十八羅漢
類別
水墨
媒材
水墨、紙本
創作年代
1928年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19.0 x 29.7 cm
登錄號
08600004
入藏年
1996
授權方式
公共財領域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作者
生年
1878
卒年
1949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月22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