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仿如英文字母「W」的作品「元」,是從長方型盒體的慨念出發,將不同面向加以組合焊接,再噴上工業用的大紅色漆,與周遭環境相結合,藍天白雲與清綠草地把大紅色襯托得十分醒目亮眼。
「元」的作者李再鈐1928年生於福建,21歲才來到台灣,是戰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的第一屆畢業生,在校時主修書畫,雕塑則是畢業後自學研究而有所得的。他喜歡研究佛像雕塑,對東方傳統觀念著墨甚深,從中變化發展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雕塑型態,以抽象造型為主,應用幾何結構。60、70年代台灣抽象藝術風潮盛行,李再鈐曾與朱銘、楊英風、邱煥堂、郭清治、陳庭詩等五位雕塑藝術家,組成「五行雕塑小集」,是台灣現代雕塑發展的重要團體。
「元」有物質本原的意思,象徵造形之始。本件作品可以說是回應西方「低限藝術」的創作。幾何結構以長方體作為一個基本單位,再經過連續而規律的變化組合,產生純粹的新造形,簡潔流暢,不拖泥帶水。空間的流動效應與線、面、體的嚴整秩序構成為一虛實互補,輕重平衡的立體造形,挺直的線條與平整的表面,加上大紅顏色,建構出剛強、熱誠、樂觀與希望的意涵。
出處:陳苑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