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a Yang
1932
生於湖南湘鄉的夏陽(1932-),原名夏祖湘。1951年隨李仲生(1912-1984)學習繪畫技法與現 代藝術觀念,體認到身為一名藝術家的職責與追求繪畫本質的堅持,爾後便與吳昊(1932-)、蕭 勤(1935-)、李元佳(1929-1994)等人成立「東方畫會」,並與其他成員以「八大響馬」之姿 嶄露於畫壇。正如其名「夏陽」,他炙熱地點燃臺灣現代美術運動,並為了追尋更多的藝術面貌 而遠赴歐洲。在移動遷徙的過程裡,其創作隨之變動,思考東西方的觀念與創作特質,從早期新 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1960年代的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至1970年代轉成紐約照相寫 實主義(Photorealism)而為主要代表畫家之一。他於1990年代回歸中國傳統繪畫、民間藝術,嘗 試以西方媒材演繹東方文人情懷傳統的氣韻,延續並拓展「毛毛人」系列,使作品更具歷史性、 故事性。 夏陽的作品多數取材於民間宗教、神話、寓言故事及傳奇人物,法國居住的四年裡,於身處異 鄉、工作及生活都十分艱辛的情況下,仍保持對創作的滿腔熱情,發展出著名的「毛毛人」畫 作。毛毛人沒有具象的面容,人的輪廓浮顯於飄忽不定、多色混雜的線團裡,交錯的筆觸混雜出 抽象形體,動態地牽引出身體姿態,加上即興的筆墨飛白,成為夏陽獨特的風格表現。 經過一生漂泊的夏陽,回到熟悉的故鄉,重回傳統民間形象、山水間找尋他創作的核心本質。惦 記著老師李仲生所說創作之「純粹性」,與對藝術忠誠的人生態度,他的作品融合現代技法,以 表達傳統精髓的方式取代「中體西用」的改良,強調將民族精神寄寓其中。他不將世界二元分成 東/西、新/舊、主流/邊緣,而是專注在人類精神、生活的共通性,在旅行交流間思考文化根 基,在他的繪畫裡從布局、用筆、設色裡散發夏氏的專屬風格。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