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 Wan-chih
1939
彭萬墀(1939-),四川廣元人,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亦是「五月畫會」成員之一,這個畫會影響了臺灣藝術由古典的學院保守風格走向 現代抽象藝術風格。熟知彭氏的人多對其淵博學識、主動思考與理性思維,留下深刻印象,並強烈感受到他對於國家民族前途的憂心關切,而如此態度也體現在他日後的創作中。彭萬墀成名於「五月畫會」,早期作品多以抽象為主,1965年9月前往法國巴黎美術學院進修,1969年參加巴黎雙年展後,畫風開始轉變,有意識地在作品裡描繪出人性,不同於其他畫家的具象花鳥,或抽象山水表現,改以隱喻手法表達他對外在現實的批判,憑藉細密的手法、特寫誇 張的取景,在歐洲另創一番風貌。就彭氏的素描創作而言,線條鏗鏘有力,意境深遠,刻劃之人物生動,震撼人心。旅居法國四十餘年的彭萬墀在巴黎華人畫家中,與趙無極(1916-1952)、朱德群(1920-2014)兩位抽象派大師齊名,其素描作品並受到法國收藏家的重視,被巴黎銷量廣大的《費加洛報》藝術評論家讚譽為當代「素描之王」。1982年,彭萬墀曾於巴黎展出一系列巨幅素描,呈現人民被迫害的慘狀,展現他的批判態度。 彭萬墀亦指出,二十世紀以後,資本主義把什麼東西都變成商品,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如果藝術家只關心藝術的世俗價值,使得創作商業化,便跟販賣商品沒有差別,又如何藉由藝術對生命展開真正追求。總的來說,與「五月畫會」其它追求繪畫本身美感的同儕畫家相較,彭萬墀可說是一位「畫以載道」的畫家,繪畫創作的同時,也將藝術視為自身對於社會責任的一種實踐。
出處:林祖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