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
臺灣次高山 The Second Highest Mountain in Taiwan
水彩畫 Watercolor
石川欽一郎 Ishikawa Kinichiro 1871 - 1945
32.7 x 49.1 cm
登錄號 07900089
臺灣次高山,為臺灣第二高峰,在西元1867年英國艦隊雪爾維亞(Sylvia)號行經臺灣東岸時,發現此座高山,並賦予與此軍艦相同的名字。在日治時期因僅次於新高山,甚至比日本富士山還高,故裕仁皇太子命令將其改名為次高山,即是現在的雪山(Suat-suann)。此作為石川欽一郎在臺期間寫生之水彩畫作。石川欽一郎(1871-1945)出生於日本靜岡縣,不久後移居東京,求學時期受小代為重(1863-1951)指導過油畫。從東京電信學校畢業後,任職於大蔵省印刷局,期間受畫家石川柏亭、淺井忠、村川清雄影響,又在一次擔任訪日英國畫家Alfed East的翻譯官之時,開啟了石川赴英國追尋水彩繪畫的道路。返日後不久,因戰爭被派往擔任各地翻譯官的同時,也四處寫生,留下了許多戰地風景,最終在1907年因擔任臺灣總督府陸軍部翻譯官,而開啟這趟臺灣旅程。石川對臺灣美術最大的影響是在第二次返臺後,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時,指導眾多學生,且推動臺灣美術展覽會,擔任其審查員,使臺灣畫家得以有更多的舞台。不僅是美術教育的啟蒙者,也在臺灣各地留下許多寫生作品。這幅〈臺灣次高山〉雖無法得知是從何處取景,不過想像當時需揹著沈重的畫具上山寫生,再加上交通尚未如此發達,因此可看出石川對於遊歷的濃烈熱情。提到雪山,山友哭喊著「上面都是哭坡啊!」是由於雪山許多山坡都陡峭到「哭父(khàu pē)」,使許多山友爬到哭,因而得名「哭坡」。不禁又令人讚嘆起上山寫生的藝術家們。石川在此構圖上以三等份均分為空景、山景、地景,以透明水彩輕鬆地譜出大地,清澈的藍映照出遠處的山景,微微地白勾勒出雪蓋頂的山稜,最後摻雜些許紫色渲染天空。畫中右方描繪農舍及農夫的生活場景,使畫面整體透出田園般的純樸意境。

參考資料:
陳文添(無日期)。「次高山」的命名經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取自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6/284
立花義彰(1989-03)。《石川欽一郎 人と作品(上)》,静岡県立美術館紀要(7),静岡県立美術館。取自 https://dl.ndl.go.jp/pid/7958835
李斯特(2022-07-24)。雪山東峰.主峰【根本全都是哭坡啊!!】,健行筆記。取自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23583

出處:王俞丰,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藏品詳情
作品名稱
臺灣次高山
類別
水彩畫
媒材
水彩、紙本
組件數量
1件
尺寸
32.7 x 49.1 cm
登錄號
07900089
入藏年
1990
授權方式
公共財領域
收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者詳情
生年
1871
卒年
1945
石川欽一郎(1871-1945),日本靜岡縣人(《舊殖民地人事總覽˙ 臺灣編》登記石川欽一郎的本籍為東京)。曾兩度至臺灣任教,擔任臺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臺灣第一代西洋畫家大半被他教過,被譽為「臺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臺灣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創者,讓臺灣學生得以接觸西方美術教育,早期在臺曾發起藝術文化月例會、番茶會(1913-1916),後期來臺積極在學校及校外推廣水彩畫,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臺灣教育》發表大量的畫作與文章,出版《最新水彩畫法》、《課外習畫帖》、《山紫水明》等,並且指導七星畫壇、臺灣水彩畫會、基隆亞細亞畫會與各種學校美術講習會以及業餘美術愛好團體,並大力提攜後進。石川對臺灣歷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倡議臺灣總督府舉辦官辦美展,並實際參與臺灣美術展覽會創辦過程,同時擔任審查員,讓臺灣民眾得以在美術競賽中與日本人公平競爭。同時使得臺灣有了官辦競賽性美展的傳統,進而帶動臺灣新美術之發展。
黃冬富,「臺灣早期書畫藏品策展研究計畫藝文勞務採購案」,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
403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 2 號 | 04-23723552
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4月19日 西元2021年 版權所有
授權清單 vertical_align_top